MODE

新闻

关于手工艺再造,我们与四组设计师跨时空对话|上海时装周

2023-11-09

在当下语境中,传统的手工艺早已不在是存于博物馆中的一件展品,或是关联着过去生活方式的纽带。在以技术为驱动的现代社会,带有温度的手工艺方能提醒我们在历史长河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文化与审美记忆用布料与织物提醒我们对于生活的认知,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手艺,已然成为体现造物者思考的最明显路径。

 

肉眼观察,在刚刚结束的上海时装周,足以瞥见不同设计师们在传统与非遗手工艺的再造主张,无论以年轻趣味的角度去解读青海一带地区珍贵的针织工艺,或是隐匿于大山中的西兰卡普工艺,抑或从藏族文化中受到启发与灵感,将宫传刺绣融入当代设计的东方美学体现。

 

从展会到论坛,此次上海时装周从各个维度对体现非遗及文化传承的深刻布局,从展会,论坛到秀场,她们都是上海时装周的缩影,带我们探索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不同路径。

荷木是以中国元素为主要文化载体的服装原创设计师品牌。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荷木积极探索服装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其对于文化的探索也延展至水墨、云冈石窟、藏族文化等元素。

 

将中国最传统的文化与服饰结合,选用当代设计师的设计语言来诠释文化,使它更贴近于日常生活,是荷木创立之初至今所坚持的。

 

 

荷木在中国传统纺织技艺、染整、织造等方面做不同探索并使用诸多中国传统制造工艺。

 

2023秋冬系列中,荷木创始人兼设计总监杨凤蕊讲起这一季的契机,源于在上海时装周发布一场“梦回云冈”主题的秀。“彼时出席的表演嘉宾来自四川甘孜康巴地区,尽管这些人来自不同行业,有工人、有牧民,就是这样二十人的团队,他们干净单纯的眼神、笑容又谦卑,这让我非常好奇,是什么样一个地方能够有这样的一些文化。大秀结束后,我去到甘孜地区采风,过程中我受到很深的吸引与震撼。”杨凤蕊带领团队抵达理塘,理塘可称之为康巴人的博物馆,当杨凤蕊抵达时,看到县城大门写道“天空之城”。“突然就觉得,我们从上海千里迢迢出发,去寻找什么,其实就好像是寻找一座天空之城。”

 

 

理塘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纯朴的文化。杨凤蕊参访非遗项目唐卡与藏戏,转到 “仓央嘉措”博物馆,她了解到仓央嘉措曾经写过一首诗,“洁白的仙鹤,送我一双翅膀吧,我不飞遥远的地方,飞到理塘,转转就回。”第一次接触到主题性的仓央嘉措艺术馆,在当地工作人员做详细讲解后,杨凤蕊了解到当地的神话故事,这股传承下来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杨凤蕊。

 

“观访当地的特色文化,内心有特别大的冲动——想把这些做出来。对荷木来讲,我们很少去做少数民族的设计,但这个题材我认为是可以做的。在‘天空之城’的系列中,我们借用了当地的图腾图案,以及当地的制造工艺,比如氆氇,手工制的羊毛……当地有很多高山草坝,遍地的牦牛,像黑珍珠一样镶嵌在山坡上,非常非常美。”

 

 

如今,在荷木的产品线中,也将具有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高定线融入其中,这个系列中的产品几乎全为手工缝制并运用中国传统手工艺。

 

“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纺织工艺里,有织造技艺、染整技艺,还有一些刺绣工艺。宋锦、云锦、蜀锦、壮锦这些都是属于织造技艺,像莨绸、香云纱、蜡染等则属于染整工艺作用的结果。亲身前往藏区之后,我们做了更多调研,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当地绣法。”

 

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当下的传承,从荷木的视角去一探究竟,杨凤蕊希望把中国文化与艺术,通过设计语言以服装为载体去体现。“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过去,但是我们可以把过去的东西融入当下的生活。文化是有传承的。未来品牌在文化传承当中起到什么作用,我认为更像是行者,用身体把你所喜欢的、所热爱的、所看到的,值得去宣传与推广的,用自己的设计语言去表达。”

 

 

从小在土家族文化氛围中长大的谭氏姐妹,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在她们的骨子里。当她们上完学来到其他城市打拼,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怀变得更为浓重。而象征着土家族传统织锦技艺的“西兰卡普”纹样丰富技艺复杂。

 

谭氏姐妹

 

在上海时装周微光聚力论坛的带领下,大山中的工艺与手艺人的故事得以被看到。起初,“西兰卡普”对于谭氏姐妹而言只是一个名字,而后,她们与西兰卡普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她们一生的“名字”。

 

这对姐妹将传统非遗工艺创新运用在当代服饰中,通过保留工艺、改良设计,赋予了土家织锦更新颖的表达形式,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项目的支持之下,助推“西兰卡普”走向更广阔的国内外舞台。

 

 

 

曾经做过一段市场调研的谭氏姐妹发现以西兰卡普工艺为生的人不到一百个,而这些人的年龄又偏长,在45岁到60岁之间。“可能在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这个技艺就会失传,因而我们想把它做保留,我们想把技艺学会,于是我们找到国家级传承老师——刘代娥老师。”

 

认师收徒的那天,恰逢七夕,谭氏姐妹表示,“我们就在七月初七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织女。”

 

 

 

 

土家族是特有的文化,长期生活在大山里,自然就是创作灵感西兰卡普的传统技艺在2016年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纹样多达400多种。这些纹样,记录着土家人的生活,每个纹样背后都有一个小小的故事,这些故事又淳朴但是又很有意思,创作了来自于大山中的自然。

 

 

F风尚志:西兰卡普工艺较早的传承路径是怎样的,都是口口相传吗?

谭氏姐妹:没有文字记载,每个纹样都有说法,有人说它像蜘蛛,它的造型是从中间这个菱形向外扩张的八勾,再向外扩张三圈,一共加起来48个勾,所以取名叫做48勾。也有人说它像螃蟹,像朵花,很多种说法……我们最终表现纹样的方法就是表现我们土家人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紧紧相连,它是勾勾相连,团结和谐的寓意,也是我们寓意的比较多的纹样。

 

 

 

比如说西兰卡普里面有的名字很土气,叫,打搭架,土家人打糍粑用的模具。还有阳雀,是我们土家族的吉祥鸟。民间有一句话,叫阳雀报春,意思是阳雀叫春天就到。阳雀的叫声代表着春天,春天代表开始和希望。其实也是打动我们的一个点。它不像刺绣那样写实,非常内敛。因为它是织布机在线上完成花纹制作,然后通过梭子线、经线、纬线,把花纹挑出来。我们在想其实西兰卡普这些传统文化虽然很朴实,它表现的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表着我们土家人的生活,它朴实的模样和文化最能打动人心。

 

F风尚志:西兰卡普看起来像极了工艺品,可以跟我们讲讲它的工艺吗?

谭氏姐妹:西兰卡普有独特的功能,它是通经断纬法,就是说经线不能断,纬线可以断,后面毛毛碎碎就是纬线,老师在织的时候,花纹织的他们就截取一节线,把它放进去,织完后又添线,就叫通经断纬,从背面挑起,我们织的时候也是织背面,所以难度很大。

 

 

F风尚志:对于多数人来讲,这些工艺像是博物馆级别,是非常精美的艺术品,但是当我们把它去商业化,把它更广泛的运用到生活之中之后,也许会失去它原本的稀缺性,会有这种纠结的考量吗?

谭氏姐妹:最开始很多人会反问我们,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为什么不用技艺取代手工,那样造型更漂亮,消费人群更多,但我们想这个技艺必须让它传下去,传承它是创新性的发展,而不是取代。

 

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七、八十年代和几千年的文化是那个时代的西兰卡普,我们现在做的西兰卡普是当下的,到未来三四十年后会有更先进,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使用它了解它,这都是文化的推广。文化要让它更加有活力,活起来进行活态传承。

 

 

毕业于伦敦时装学院获时装设计与技术专业硕士的年轻设计师支晨,曾获得诸多国际荣誉,包括 2019国际羊毛局大赛亚洲区优胜者、上榜亚太地区福布斯30 Under 30精英、2017连卡佛创意集结奖等,她曾受纽约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邀约,为时尚特展Items: Is Fashion Modern创作展品。

 

设计师支晨

设计师支晨不仅将传统与现代进行了有机融合,更将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公益项目——源自南京的绢花非遗手工技艺以及青海的非遗手工技艺应用到设计之中,开发出富有现代时尚感的新品系列。独特的郁金香花朵元素,通过非遗手工工艺,结合支晨代表性的针织撞色设计,赋予形式多变的造型。

 

支晨追求在针织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竭力将时尚与针织技术结合,用现代的语言定义针织,品牌始终关注可持续时尚,采用可循环再生的特制纱线生产手袋:纱线由原本会被废弃的旧衣服中分解制成,上色能力和色彩鲜艳度要优于原生涤纶。

 

 

将艺术审美织就进日常生活,支晨诠释的“她”是充满自我意识和自尊的现代女性,在繁华忙碌的都市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与放松,拥抱自己内心的安逸与松弛。同时,支晨以青海本地杜鹃花为原型设计,结合现代化的纱线与传统编织技法的方式由青海当地绣娘手织完成。

 

F风尚志:你是如何决定选取该类工艺进行再创制作的?

支晨:我们选用完全不同的两种纱线,比如帽子的制作工艺。绿色和蓝色的部分是indigo的亚麻纱线,做特殊的工艺处理,它经过水洗后会出现水洗牛仔布斑驳的肌理感。另外的纱线选用的是意大利的乳胶纱,是乳胶材质的,它和传统的材料都不一样。我认为非遗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层面上,最重要的是这门手艺。用旧的手艺乘以新的材料、新的设计,做出来的就是一个新的可能性;如果用传统的材料去做就还是旧的,设计的意义不大。因而我的设计用了一些非常规的材料。

 

 

F风尚志:你如何拥有这样的意识——用传统手工艺去做设计?

支晨:手工艺本身是很宝贵的,因为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生活里面的智慧结晶。可惜的是,现在大部分的设计都是和消费者脱节的,它们有很好的工艺,但又没有当下的设计。因为你没有办法只通过“非遗”这个理由去说服消费者,靠情怀是很难走那么远的。你只有把它变成一个好的商品,并且它背后有非遗的“故事”,才会真正愿意为这个花钱,这也是它工艺的价值。其实我觉得设计最早被提出来的时候也是工艺与内在概念的某种结合,工艺一直就是设计里的一个想法。

 

 

 

盛唐牡丹塑造了一个东方文化与品质化身的艺术品牌。通过创新与复兴东方文化的方式,向世界呈现中国手工艺的精妙之处。在90后创始人婧婧的带领下,她将东方文化与西方元素完美融合,打造具有当代设计感的作品,既保留中式传统又不失时尚,传递东方美学的生活方式。

 

在婧婧眼中,所说的“新”,是依旧带着古典气息,能够与人融为一体的服饰。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着东方雅韵,让历史发出声音,不再拘泥于传统,变得日常,这是她们所要传递的新中式——华夏的新服装,也能够展现made in china 的创新力量。

 

婧婧专攻于宫廷绣,又称为京绣、宫绣或手绣,该工艺具有严格的艺术审美标准和规范,要求构图、用料、针法等各个方面都要在固有的程式和规范之内发挥,绝对不允许表现个性的主观创作意识。但是从流传至今的作品中还是能看到工匠们个人绣艺的风格之不同,每一件绣品都能体验到画师和绣师的双剑合璧、默契配合。

 

 

 

 

F风尚志:您的作品中有很多偏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包括竹子、菊花、兰花、梅花这种,您个人对于这些图案的感受是什么?您会觉得它是时间的传承或者是一种象征中国多年审美特性的体现吗?

婧婧:我们运用到的一些纹样大多数都和东方元素关联。比如刺绣的颜色,偏东方美的有天青色、竹青绿、胭脂红、祖母绿等。纹样上也会用到中式的元素,比如喜上眉梢。喜上眉梢也代表喜报、喜福这样的一个寓意,然后亭台楼阁,包括清明上河图,有一些首推秀会把这种名画做成推绣,运用在我们的面料上面,做到传承和传播。我们有一款爆款的松树福鹤的外套,它也是寓意着多子多福的一个中式的美好祝愿。

 

还有刺绣会用到一年四季的景象,我们会把一年四季的四景图的图案运用在我们的作品,让大家更多去感受生活的这种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F风尚志:作为年轻人,如何理解传统的文化?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赋予一些怎样的传承感?

婧婧:我感觉越来越多90后与00后都非常热爱传统文化。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去传播和传达,也通过品牌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去感受中国文化。现在的新式茶饮,像围炉煮茶这种跟中国元素相关的也受到大众喜爱,所以也是一种风口、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审美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F风尚志:传统工艺十分复杂,制作周期很久,在翻新传统工艺的过程中会觉得这是一种困扰,或是挑战吗?

婧婧:我们的服装都是手裁面料,一件衣服的制作周期最开始是15天左右。虽然说我们可以像市场上很多新中式那样去通过流水线机械化生产提高它的效率,但在手工细节上会有一些劣势。我们15年的品牌其实依然还是坚持着手作,不管订单再大还是依然坚持手作,其实也代表品牌的一种品牌文化。我们更多是去引领品牌的道路,而不是去附和跟随市场趋势。

 

不管以后这种中式文化是否是一种趋势和风口,我们依然会坚持做下去。

 

特别支持:上海时装周